新传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传要闻 -> 正文

实践正青春|2021-2022学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风采展示(上)

发布日期:2022-04-28   点击量:


2022年寒假,澳门Galaxy银河官网114支队伍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新传学子积极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实践成果多视角、全方位地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圆满完成寒假社会实践任务。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1.团队名称: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调研扎鲁特旗版画实践团

成果名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版画为例

指导老师:吴占勇

团队成员:何华振、侯美芝、覃若曦、李嘉琪、张思涵

项目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是草原版画的发源地,有着“民族版画之乡”的美誉,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该实践团队从扎鲁特版画小切口出发,由点及面地考察当地的民族传统、民族特色、民族记忆等。团队积极探寻扎鲁特版画文化重构与创新发展方式,并针对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出通过文旅融合模式及多方通力合作带动版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实践感悟:

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从内心爱护民族文化,希望挖掘出扎鲁特版画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价值,推动版画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为助力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们团队采取“同步调研,及时反馈”的沟通方式,安排部分成员作为团队代表走访了扎鲁特版画院与多个村落,同牧民版画家围坐在家中聆听他们的创作故事,向扎鲁特版画院的老师了解版画的现存情况。通过七天的调研之旅,我们深入学习了扎鲁特版画的历史,了解到它多元的特点及表现形式,还亲身体验了扎鲁特版画的制作过程,感受其独特的草原风情与民族韵味。这次经历带给我们一份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共同回忆,大家都收获匪浅。

(图为团队与扎鲁特版画院院长合影)

2.团队名称: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调研蒙古族呼麦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实践团

成果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蒙古族呼麦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实践调研报告

指导老师:孙煕

团队成员:张映雪、赵文哲、张嘉芮、孟映辰、姚慧君、吴昕雨

项目介绍:

呼麦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同时也是草原民族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新媒体时代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呼麦文化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相关从业者数量不断增长。实践团队通过与蒙古族呼麦文化的相关学者及从业者进行深度交流,切实了解到呼麦文化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困境,并沿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提出相应建议,为民族文化交融与呼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案。

实践感悟:

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团队原本的实地调研计划无法实现,但及时调整安排,探索出了一条将线上平台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调研路径。我们决定联系并邀请呼麦文化相关的专业艺术家、表演家,通过线上语音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探讨呼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在线上调研中,我们积极解决了团队遇到的困难:一是访谈对象难联络。团队成员采用“广泛+链接”的策略,先广泛联系呼麦行业内部人员,在寻得突破口后深挖其“朋友圈”,通过人脉链接寻求下一位访谈对象,成功解决了该问题。二是调研成果难展现。呼麦文化作为一种声音艺术,视频形式的宣传记录最能够充分展现其文化魅力,但由于疫情对实践计划的影响,我们舍弃了原先制定的短视频拍摄计划,最终通过深度新闻稿件与学术论文的形式对调研资料进行展现。

(图为采访对象胡格吉勒图参加央视民歌盛典)

3.团队名称:同心筑梦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主题征文

成果名称:小城里的那些人和事

指导老师:范小青

团队成员:阿衣达娜·艾黑海提

项目介绍:

征文中描述了社区、身边人的故事,包括在基层社区工作的哥哥、妈妈和小雅阿姨的友情、跨越几千公里资助村子里贫困学生的武警曹泓翔、热心帮助邻里的“老马”,以小见大,将普通人之间的温情和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使命担当的感悟充分结合,既呈现了一幅祖国边陲小镇相亲相爱的邻里图画,也充分展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实践感悟:

我认为在社会实践的选题方面,可以从身边的细节着手去观察和发现,我的家乡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特克斯镇,这是一个居住着33个民族的小镇,镇上“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和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氛围让我对于“同心筑梦,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这个专题有着很深的感悟。所以我决定通过走访社区、收集故事、采访居民等方法进行案例的收集,并在自己对于选题充分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案例的筛选和总结,最终顺利完成了实践,我感觉很幸运。

(图为阿衣达娜·艾黑海提跟随社区干部进行走访)

4.团队名称:寻土法,振乡村——云南西南土碱村民族影像志实践小组

成果名称:寻土法,振乡村——云南西南土碱村民族影像志实践

指导老师:王斌

团队成员:袁润梓、杨洋、李文琪、马瑜涵

项目介绍:

该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考察云南土碱村的基本现状以及扶贫政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分别调研云南土碱村为实施乡村振兴与落实扶贫政策而构建的宣传工作以及对红色资源的活用实例。通过对比民族影像志短视频、纪录片宣传等现状,对目前相关的民族影像志传播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云南西南土碱村居民的受访经历,以及具体的非遗技艺传承情况等多方面资料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篇清晰翔实的调查报告。

实践感悟:

面对不断反扑的疫情形势,我们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做好了面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准备。当线下调研受阻,我们变通思路、灵活改变预定计划脚本,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协同配合。我们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调查计划,结合线上资料以及云南当地成员的调查地考察,对实践课题进行了学习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接触到了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了扎根在土地深处的红色文化以及偱土法、辟新路的经济发展之路经验,真正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祖国大地开花结果的使命与成绩,感受到当地村民的淳朴热情以及来自土碱村的坚韧与生命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努力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为乡村宣传提供建议参考,为探寻村落发展新方案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考察云南西南土碱村)

5.团队名称:亲历青为,讲述家乡的脱贫故事个人小分队

成果名称:边缘乡镇

指导老师:吴占勇

团队成员:王庆

项目介绍:

征文选择聚焦“脱贫”这一时代主题,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真实的故事,在以真情动人的同时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鞭辟入里地指出了如今小县城年轻人流失严重的“空心化”趋势,提示我们要提高对乡镇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视,呼吁给予乡镇更多发展机会,鼓励青年回家乡发展做贡献。

实践感悟:

在我看来,社会实践是一次很好的能够沉下心来感受身边生活的机会。这次回到老家,我看到了它几年来的发展,同时也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城乡差距。社会实践让我更深入地感受了乡村生活、乡土人情,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这片土地所蕴藏的能量,我希望能通过写作让更多的目光关注到偏远的农村地区。

为了写出生动真实的故事,我观察老家自然环境的变化、近几年来的发展变迁,切身聆听身边邻居们讲述自己的生活水平、就业状况和居住条件。当我们有目的地走、有目的地看、有目的地问的时,会发现从小长大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不起眼的一个过路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要讲。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生活的体悟,感受到了社会的变迁、国家的进步,并尝试通过文字传递出人民幸福的真谛,相信这也是新时代青年“亲历青为”的一种最佳阐释。

(图为王庆考察的农村贫困户安置房小区)

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把握住机会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期待更多作品的精彩展现!


版权所有:澳门Galaxy银河官网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mucxwycb@163.com

官方微信

澳门Galaxy银河官网-首页welcome!

HTML地图|XML地图|TXT地图